-
刘邦定都为什么不选择洛阳而选长安
在汜水称帝这天,刘邦按众人意愿暂时定都洛阳。但就在他准备带领手下的文武大臣们去洛阳时,一个人的出现让定都之事再起波澜。 这个人的名字叫娄敬。 娄敬是齐国人,此时不远千里赶到汜水来,只是为了刘邦建都的事。这等没身份、没地位的人,本来要见......
-
刘邦国事当前孝道为重
胜带领队伍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,沛县县令如坐针毡。他一介书生,只懂舞文弄墨,哪里知道行军打仗的事! 眼看这般发展下去,军很快就会打到这里来,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于是找来他两个最为倚重的“秘书”——萧何和曹参来议事。可惜他不知道此时的萧......
-
刘邦为何能打败项羽
楚汉之争历来都被人们津津称道,勇冠三军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却败给了流氓出身的泗水亭长刘邦,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。 然而项羽到底是如何败给刘邦的呢?这还得从刘邦戏耍项羽的一高招说起。 公元前206年,率军攻进咸阳城的刘邦却丝毫未见喜色。因为......
-
刘询能被选中称帝的原因
一般人做梦都想生在皇家,享受与生俱来的荣华与富贵,然而生在皇家就是幸运的吗?估计在一个人眼里,显然是谈不上幸运的,他遭受了连普通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折磨,身边最亲的亲人先后死去,而且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,夺去这一切的竟然是他的亲曾祖父,......
-
刘询和许平君南园遗爱的故事
刘询是汉武帝刘彻和皇后卫子夫的重孙,戾太子刘据的孙子。刘询因“巫蛊之祸”曾在襁褓之中入狱,后流落民间。19岁时被大将军霍光迎立为皇帝,他不顾霍光希望立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的要求,下了一道“莫名其妙”的诏书。 他说:“在我贫微之时......
-
刘询不废太子刘奭的原因
古代一直以来奉行“嫡长子继承制”,这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,根深蒂固。如果皇帝要立太子,最先考虑的便是立嫡长子,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。 如果实在不喜欢嫡长子,才会举行废立之事,从而另选其他皇子,不过这样的举动势必也会遭来很大的压......
-
刘秀与刘邦的关系
汉朝国祚四百年,分为东汉和西汉,但两汉之间的关系不少人都闹不清楚。只是简单的认为,西汉末期王莽篡位,刘秀作为西汉皇族后裔然后就接过汉朝大旗,建立了东汉。那么这位最会打仗。最会用人的东汉开国皇帝,真的是西汉皇族后裔吗? 众所周知,三国中......
-
刘彻金屋藏娇的秘密
卫皇后(?~前91年)即卫夫子。河东平阳(金山西临汾西南)人。汉武帝皇后。初为平阳公主家歌女,后为武帝所悦,入宫。元朔元年(前128年),生刘据,被立为皇后。巫蛊之祸起,刘据举兵诛江充,兵败,她为武帝所废,亦。 汉景帝的妃子王美人生子......
-
刘彻币制改革的意义
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,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,交由中央控制。在币制改革以前,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,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,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。经过币制改革,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。 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。文......
-
冯异与刘秀的故事
冯异个人简介 冯异(?~34),字公孙,颍川父城(今河南宝丰东)人。东汉中兴名将,“云台二十八将”之一。他较早跟随刘秀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,在刘秀落魄时,能及时解脱困顿,而评劳时,又从不上前。刘秀称帝后,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,阳夏侯。冯......
-
兵马俑铜车马
1978年,考古队员在对秦始皇帝陵周围区域进行系统考古勘探时,在封土西侧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马头上的零饰件,后来经过详细的勘探,确认了这里存在一个陪葬坑,编号为3号陪葬坑,后来改为铜车马陪葬坑。陪葬坑的面积很大,有三千多平方米。1980年......
-
兵马俑遗址考古
1974—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,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。一号坑在南,东西长216米,宽62米,面积13260平方米。二号坑东西长124米,宽98米,面积为6000平方米。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。共出土武士俑......
-
兵马俑的陶马工艺
一、二、三号坑出土的陶马,有战车用的车马和骑兵用的鞍马两种,这些马的制作工艺过程是先把马的头、颈、躯干、四肢及尾、耳等分别制作后拼装粘合成为粗胎,再经过二次覆泥修饰、雕刻成型,阴干后入窑焙烧,最后彩绘,完成陶马的制作。 陶马出土时,......
-
兵马俑的陶俑工艺
兵马俑大部分是采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,先用陶模做出初胎,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,有的先烧后接,有的先接再烧。火候均匀、色泽单纯、硬度很高。每一道工序中,都有不同的分工,都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系统。 陶俑的制作分三个步骤进行: ......
-
兵马俑的彩绘工艺
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原来都是彩色的,出土时彩色大部分已经脱落,陶俑身上仅存斑驳残迹,残存颜色较多的个别俑色泽如新。通过对陶俑身上色彩的分析,可以大体了解秦俑各种服装色彩的特点,为研究秦代的服色及军服装备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...